红薯-这块红薯不能吃 ,对于想给儿童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红薯-这块红薯不能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这块红薯不能吃
秋天到了。动物们开始储存过冬的粮食。
喜鹊妈妈把一个个软枣藏到了柴草下;松鼠妈妈把一枚枚松果藏到了树洞中;田鼠妈妈把一粒粒大豆藏到了洞穴里……
一只小野猪在山林里走着,他一会儿唱几句“哼哼”歌,一会儿拱一拱路边的泥土,像是在嗅着什么。
“喂,小野猪,冬天快到了,赶快储存点过冬的粮食吧!”
喜鹊妈妈发现了这只小野猪,大声提醒他。
小野猪说:“不着急,冬天还早呢!”
小野猪说完,便唱着“哼哼”歌向前走去。
没走多远,小野猪又听到松鼠妈妈在树上大声说:“小野猪,别总贪玩啊,冬天快来了,赶快储存点过冬的粮食吧!”
小野猪说:“松鼠阿姨,谢谢你!我们野猪跟你们松鼠不同,我们不挑食,即使到了冬天,也不会挨饿的!”
小野猪担心松鼠妈妈会再说什么,话一说完,便向远处跑去。
跑啊跑啊,小野猪终于跑累了,他停下来,想休息一会儿。
这时,一个低低的声音从一块大石头旁传来:“小野猪,冬天快到了,赶快储存点过冬的粮食吧!”
循声望去,小野猪看到是田鼠妈妈在对他说话。
小野猪说:“你们这是怎么了,就像商量好了似的,都来要我储存过冬的粮食!”
田鼠妈妈走到小野猪跟前问:“还有谁这样说过你?”
小野猪把喜鹊妈妈和松鼠妈妈的话告诉了田鼠妈妈。
田鼠妈妈说:“既然大家都这么说,当然是有道理的了,那你就赶快储存粮食去吧!”
“臭老鼠,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小野猪没好气地骂了一句,闷闷不乐地向前走去。
田鼠妈妈听到“狗咬耗子”的时候,还以为有狗跑过来了呢,吓得赶忙钻到大石头后面的洞穴里去了。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很快,秋天过去了,冬天到来了。
当白雪覆盖了原野、山林的时候,动物们都很难找到食物了。喜鹊妈妈只好凭着记忆,去挖开厚厚的雪,寻找藏在柴草下的软枣吃;为了节约粮食,松鼠妈妈多数时间都在睡觉,只有在饿了的时候,才去吃几个松果,然后继续大睡;田鼠妈妈储存的粮食比较多,她多数时间都是藏在暖暖的地下室里,吃香香的大豆。
小野猪可就惨了,因为没有储存粮食,他只好到山下的村庄旁,从农民扔出的垃圾中捡拾可吃的东西。
有一天,小野猪很幸运,他竟然捡到了一块红薯。小野猪一口就把红薯咬到了嘴里,没来得及仔细咀嚼就咽了下去。
可是,小野猪在咽下红薯没多久,便感到肚子有点不舒服,他以为是红薯太凉,又吃得太快造成的,所以他也就没在意。小野猪又找了些其他的东西吃,然后便回家了。
因为在村头能找到红薯吃,所以第二天一大早小野猪便又来到了这里。一来到垃圾堆旁,小野猪便兴奋起来,他看到垃圾堆边有好几块红薯呢!
小野猪担心有其他的野猪会到这里来跟他抢红薯,便赶忙走上前去,想尽快吃下红薯,就在这时,啄木鸟医生的声音在空中响起:“小野猪,这样的红薯不能吃!”
小野猪一怔,疑惑地问道:“怎么不能吃呢,我昨天已经吃了一块了?”
啄木鸟医生说:“你吃下红薯后没有什么不良感觉吗?”
小野猪说:“没有啊!”
啄木鸟医生说:“不可能吧,好多人都说这种红薯不能吃呢,不然的话,农民怎么会把这些红薯扔出来呢!”
“哦,我想起来了!”小野猪说,“昨天吃下红薯后,肚子有点不舒服,我还以为是太凉的原因呢!”
啄木鸟医生说:“凉是一个方面,你发现这些红薯跟秋天时候的红薯有什么不同吗?”
小野猪说:“我没怎么注意,看着都一样的。”
啄木鸟医生走到一块红薯旁,翻弄着红薯说:“你看,这些红薯上有一些黑斑!”
“哦,是有些黑斑呢!”小野猪仔细看了看后说,“你是说,有黑斑的红薯就不能吃了吗?”
“是的,不能吃!”啄木鸟医生说,“红薯表面出现黑褐色斑块,表明红薯已经受到黑斑病菌(一种霉菌)的污染。黑斑是红薯排出的毒素,有剧毒,这种毒素不仅使红薯变硬、发苦,而且对人体肝脏影响很大。这种毒素,无论使用煮、蒸或烤的方法都不能使之破坏。所以,有黑斑病的红薯,不论生吃或熟吃,都能引起中毒。”
“啊!”小野猪有些惊慌地说,“我昨天已经吃下了一块红薯,可怎么办呢?”
啄木鸟医生说:“幸亏你吃得少,没有大的妨碍,以后可不要吃这种带黑斑的红薯了!”
小野猪说:“谢谢你,我记住了!”
啄木鸟医生飞走了。
小野猪又开始寻找其他可吃的东西。
------知识链接------
有关专家称,黑斑病菌排出的毒素中含有番薯酮和番薯酮醇,这种毒素会使生红薯变硬、发苦,用水煮、蒸或用火烤均不能杀灭,进入人体后对肝脏有害。因吃了黑斑红薯发生急性中毒的病人,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发高烧、气喘。
|獾奶奶的红薯丢了| “真的不好吃”|红薯生斑还能吃吗|
原文出处:https://www.xiaoxiaoedu.com/28899.html
以上是关于红薯-这块红薯不能吃的介绍,希望对想给儿童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红薯-这块红薯不能吃;本文链接:http://rc-yjbl.com/ert/4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