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哲理(五则) ,对于想给儿童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远去的哲理(五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远去的哲理(五则)
王?辨认獐鹿
王?,大政治家王安石的小儿子,幼时极其聪明机智。
一天,有个北方人给他家送来一个笼子,里边装着两只动物。小王?喜爱地围着笼子看来看去,请教客人两个动物的名称。
"一只是獐,一只是鹿",客人笑眯眯地答道。
原来,客人见小王?眉清目秀,幼稚可爱,知道他从未见过这两种动物,想考他一下逗乐。便反过来问:"你说哪一只是獐?哪一只是鹿?"
王?看了一会儿认真地说:"獐旁边那只是鹿,鹿旁边那只是獐。"
根本不认得獐鹿的他机智而振振有词地回答。
客人哑口无言。在场的人不得不叹服小王?的机智。
2006-5-3
郭?择婿
刘?,敦煌人,14岁入私塾求学,拜当地名士郭?为师。
郭?有个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老夫子便为女儿的终身大事操心。一天,他别出心裁,搬一把椅子放在课桌前,然后对他的学生宣布:"老夫有一女,现在要择婿了,条件嘛很简单,谁坐到这椅子上,我就把女儿许谁。"
郭?的学生很多,听老师这么一说,全愣住了,有的觉得不可思议,有的摸不透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这再看那张空椅子,好像隐藏着什么捉弄人的陷阱似的,一时间,谁也不敢坐上去。
这时,有学生刘?从同学们中间勇敢地走到椅子前,撩起衣襟,拧身端坐在椅子上。
奇迹发生了,在学生们众目睽睽之下,郭?老夫子言而有信,果真当众宣布把女儿许配给了刘?。
就这样,刘?做了老先生的乘龙快婿,日后他成了很有学问的名士。之所以成功,是刘?有勇气"敢为众人先"!
小儿难夫子
几个憨态孩子,在宽阔的大路上尽情地玩耍。
他们居然在大路中间用土筑了一座四四方方的城。那城是真城的翻版,真是惟妙惟肖,孩子们看着自己的杰作特别兴奋,尽情地欣赏指点。
这时,孔老夫子乘车过来了。高声喊话:"躲开,车来了!"孩子们怕车压坏自己的城,人、车、城僵持在路中,不肯让道。孔子曰:"人让车天下之理,为何挡路不让,是何道理?"突然,其中有一孩子说:"只有车避城,哪有城避车的?"
夫子无言以对,只好绕道而行。
小孩子们欢呼雀跃。
隋炀帝照镜子
炀帝退朝回来,穿上便服一人独自漫游后花院。
这儿溪水潺潺,叶绿花红,亭台楼阁,雄伟豪华,雕梁画栋,鲜艳夺目;这儿是他与妃子们谈情说爱、嬉戏玩耍的乐园;这儿有的是欢声笑语,有的是富贵温柔,
真是人间天堂。
他自个清楚,现在天下大乱,大势已去。于是哀伤地打量着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可惜呀,可惜!"一一抚摸,恋恋不舍。
隋朝的最高统治者表现得抑郁寡欢,默默无言。
他对着价值连城、精美无比的明镜,审视着镜中的自己,摇头叹息说:"这么白、这么光滑的脖子,有一天谁来砍它?"
不久,京城政变,乱兵将他缢死。
"自己的奶名自己知道"啊!
皇帝想成佛
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是一个"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贪心人,熊掌与鱼都想得到。他既想当显赫一世的皇帝,又想成永世不灭的佛。
他于大通元年(527年)到同泰寺里,舍身出家当了和尚,不久又回来当皇帝。过了两年,在中大通元年(529年)九月,再次到同泰寺出家,脱掉皇帝的华丽衣服,穿上了僧人的法衣,坐素床,用瓦器,并且亲为四众讲涅?经。之后"群臣以钱一亿万奉赎,表请还宫,三请,乃许。"这么着,他手下的臣子又把他拿钱赎回来了。这出自编自演的闹剧是够热闹了吧!哪里知道他的成佛瘾还没有过足。在过了18之后的太清元年(547年)他又跑到同泰寺作秀。这一次,连御用的史官都感到好笑了,用讥讽的笔调写道:"三月,梁主复舍身于同泰寺。梁主至是三舍身矣(群臣奉赎如大通故事)!"
可想而知,梁武帝最后是没有成佛成仙的,连一个高僧都不是,他上演这类滑稽剧,只不过是皇帝想要佛也想要罢了。
要想吃桃子就得先栽树。要想求得正果,不付出、不投入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甘肃省榆中县广电局 730100
原文出处:http://www.chinafable.cn/content-3087.html
以上是关于远去的哲理(五则)的介绍,希望对想给儿童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远去的哲理(五则);本文链接:http://rc-yjbl.com/yuy/29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