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寓言歌谣,千古绝唱 ,对于想给儿童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寓言-寓言歌谣,千古绝唱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寓言歌谣,千古绝唱
天上星多朗朗稀,
莫笑穷人穿破衣;
河里淌水有深浅,
山上树木有高低;
三十年河东,
四十年又转河西。
是诗,是歌,琅琅上口,能低吟,能高唱。劈头就是“天上星多朗朗稀”,形象化的语言,自然地引出“莫笑穷人穿破衣”,联想到“河里淌水有深浅,山上树木有高低”。“河东”转“河西”,地理方位的转换,含蓄地暗喻穷和富的转变;不仅仅指的是经济上的穷和富,还包含着文化、教育、政治地位等等。
短短六行,四十个字,深入浅出,简洁明快的语言;从天上唱到地上,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气势宏伟,一气呵成,引人入胜。
明喻和暗喻,巧妙地结合;暗喻,具有含蓄之美。
这首歌谣是1980年11月25日采风时,在江苏省溧水境内记录的。1987年编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入《南京歌谣谚语》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3月。后又编入《中国民间歌谣集成江苏卷》,中国isbn 中心,1998年12月。
讲述人,李少珍,女,当年68岁,江苏省句容市郭庄镇唐家庄行政村人,年纪大以后,居住在溧水县群力乡西塘行政村女儿家。
共讲述十几篇歌谣和寓言故事。
讲述者说,这些歌谣和寓言故事都是十岁左右,听表叔王德胜讲的。王当年五十多岁,农闲时,背着大鼓,村前村后敲鼓,唱歌谣,讲故事;后来,王到河南去了。与此同时,还采集到另外两首歌谣,可以作为研究此篇歌谣的佐证。
屋前屋后唱山歌,
姑娘嫂嫂你听着,
莫说我山歌好造人,
山歌本是古人造,
古人不造我不学。
高高山上一棵树,
一个雀子来做窝,
雀子窝里百样草,
人肚子里百样歌,
唱个山歌我学学。
这类歌谣,是没有文化、穿破衣的农民口头创作的。他们仰望挺立在高山之巅的大树,观鸟雀在天空自由地飞翔;见鸟雀含百样的草,飞到大树顶上做窝,联想到人会唱各种各样的歌;他们年年月月,日日夜夜,在河岸,在山脚,辛勤地劳动,了解河里淌水的深浅,熟悉山上树木的高低;观天地之变化,唱人生之歌;通过自然景象的铺垫,唱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我仿佛看到,一百多年前,一位农民艺人、歌手,打着赤脚,腿上沾着泥,敲着大鼓,在“屋前屋后唱山歌”。周围有许多听众,围观的人群中也有歌手。他一边唱歌,一边邀请别人对歌,“唱个山歌我学学”。
由此看来,这首寓言歌谣,在民间流传,至少一百多年了。“山歌本是古人造,古人不造我不学”。它的源头,还应该追述到更远,追述到几百年、几千年的古人。
最近,上网搜索了一下,有四千多条相关的信息。这首歌谣几乎在全国各地流传,也几乎是在编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时采集的;在论述民歌时,都附带地提了一下,没有专题的研究。
“莫笑穷人穿破衣”,已成为民间的口头禅。这首寓言歌谣,现在仍然继续流传着,并引用到精美的台历上。
可见其魅力之所在,给人们启迪、鼓舞和期盼。
民间口头创作的寓言歌谣,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得益于《中国寓言网》,从中受到启发。二十年前采集的歌谣,今日来谈论,求教于专家和学者,与各位网友共同探讨它的源流。在“歌谣”的前面加上“寓言”,将其向前推进一步。
原文出处:http://www.chinafable.cn/content-3343.html
以上是关于寓言-寓言歌谣,千古绝唱的介绍,希望对想给儿童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寓言-寓言歌谣,千古绝唱;本文链接:http://rc-yjbl.com/yuy/29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