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出处 等一组 ,对于想给儿童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不明出处 等一组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不明出处 等一组
学生:“杜厦白裘”里的“杜”与“白”是什么意思?
老师:“杜”指的是诗圣“杜甫”;“白”指的是诗魔“白居易”啊!
学生:听您这么一说,我恍然大悟了。
老师:你恍然大悟了什么呢?
学生:原来杜甫与白居易都是有钱之人——住的是大楼房的,穿的是貂皮狐衣,能不说是富翁吗?
老师:不!其实那住的“厦”与穿的“裘”只不过是他们在诗文里的想象之物罢了。
学生:那也不碍事嘛,他们照样可以做精神上的富翁!
老师:你……
——有些自以为是的“聪明”推断却是颇富情趣的“错误”答案!
眼耳争能
眼:我比你更为厉害,信乎?
耳:凭什么呀?
眼:难道你没听说过“百闻不如一见”或“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这些成语吗?
耳:不!真正厉害的应该是我呀!
眼:凭什么呢?
耳:难道你没听说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一成语吗?
双方的理由似乎都很充足,自然是谁也说服不了谁了。
推断有据
老师:“张冠李戴”是什么意思?
学生:姓张的帽子戴在了姓李的头上。
老师:比喻义又会是什么呢?
学生:情谊深厚呗!
老师:不!请你结合具体语境思考……其实,它的比喻义指的是弄错了对象搞错了事实!
学生:我坚决不同意您的说法!
老师:为什么呀?
学生:因为您说的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而非实质也。试想一下,他们这样互通有无不分彼此的做法不正说明了情谊深厚吗?再说了,谁愿意会把自己的帽子给别人戴的?万一对方的头上长了虱子,这岂不是害了自己跟着受罪么?!
——源于断章取义的夸夸其谈总是如此的理直气壮啊!
链接不当
刚学《伯牙绝弦》,老师问:“通过预习,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有!”一学生举手回答道。
“说给大家听听吧。”老师说。
“我隐隐觉得钟子期是个和尚,或为得道高僧。”那学生露出一脸得意的神色。
“理由呢?”老师显得很吃惊!
“因为我看过一些电影或电视剧里的和尚或得道高僧,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善哉,善哉’的。钟子期若不是和尚或得道高僧,为何会说‘善哉,峨峨兮若高山’和‘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呢?”
老师听罢,无语了!
——是啊,链接不当会导致极为可笑的武断与误判!
习惯的力量
老师:“孤掌难鸣”会让你想到了什么?比如势单力薄啦……
学生:不!我没有您说的那个意思!
老师:你就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学生:对着“孤掌难鸣”,我会想——为什么会孤掌难鸣呢?孤掌难鸣又会是怎么样的?
老师:你的这种想法适宜于作文的审题或是对课文题目的一种解读方法嘛。
学生:您不是说它在很多时候都可以套用的吗?
老师:可问题的关键是你没有听明白我所说的意思呀!
学生:那您的意思会是什么呢?
老师:讲出孤掌难鸣的几个近义词呗。
学生:您直接说是让我讲几个近义词不就得了,干嘛要绕那么大的弯子?使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作文或课题的审视办法!
老师:……
——许多时候,我们都会被一种习惯的力量所束缚,在不知不觉间闹出了一些答非所问的笑话。
“情景体验”
某老师在教“神往”一词时,问学生:“你们有谁知道它的意思?”
“我觉得,它应该就是连做神仙的也很向往之意!”一学生抢答道。
老师显然不满足这个答案——为了让学生能在情景体验中过一把瘾,老师眨了一下眼睛,突然高兴地嚷了起来:“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明天要带你们去一趟拉萨,感受一下那里的……”
看到学生并没有如自己想象中的那种欢呼与迷醉的模样,老师不免有些失望了。她说:“我很纳闷呀!怎么几乎全是惊愕的表情呢?你们理当是身在教室而心早已飞到拉萨的那种状态才对,尽管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预设构想!“
教不得法,学必无措。把谎言引入了课堂,无异是在摧毁育人的根基!
成功与代价
一堂写作指导课上,老师为了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能在仔细观察中写好作文,便随手将摆于讲台的一个鱼缸打破了……
看着不得翻身的金鱼那一张一合的嘴巴,不少学生都能真实而又细腻地进行描述。显然,这位老师是成功的,她的脸上情不自禁地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神色。
坐在教室后边的一位听课老师不由得嗟叹道:“如果非得以牺牲金鱼为代价而才能上好这堂课的话,我觉得还是不要也罢,毕竟那条金鱼也是血肉连体的生命啊!”
——当你为自己的某一成功而感到沾沾自喜时,是否反省了这样做付出的代价过于惨重令人不屑?
“竭泽而渔”
老师:“竭泽而渔”会让你感悟到什么?
学生:我觉得“竭泽而渔”是一种最为明智的做法——试想一下,泽若过于深广,捕捞起来难免会有漏网之鱼。而一竭泽,不就可以把鱼悉数捞来吗?这样满载而归的,何乐而不为之呢?
老师:可你是否想过如此只图眼前之利益,日后还能有泽鱼可得么?
学生:那又有何妨?沧海桑田世事无常嘛,您敢保证泽鱼能留而不失?连眼前的机会都抓不住的话,还奢谈什么日后的利益?这岂不是傻子的作为?
老师:……
——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行事的态度必然是迥然有别!
褒蕴贬解
老师:“毛遂自荐”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学生:您的观点我不敢赞同……
老师:为什么?
学生:如果爱出风头的人也可以做我们的榜样,岂不会让我们变得愈发肤浅庸俗?
老师:难道你就没发现毛遂的胆气或魄力了……
学生:他当然有胆气或魄力啦,否则哪来的自荐之举!
老师:……
——当自信与勇敢被看成爱出风头时,最有说服力的言辞也是苍白的,徒然的!
答非所愿
老师:“班门弄斧”与“抛砖引玉”有什么区别?
学生:我认为抛砖引玉者怀着的是不切实际的侥幸心理;而班门弄斧者可谓是锐气可嘉的实力派。
老师:依据何在?理由可足?
学生:难道您不觉得抛砖引玉者很可怜——石头哪能跟玉石比价?这不是痴心妄想又是什么呢?除非遇上傻子才会有好运的出现吧!至于论及班门弄斧者,我觉得是大大可敬的,如果弄斧者不学无术,岂敢在鲁班面前疯耍?鲁班可是行家。再说了,耍斧子不是好玩的,万一伤了身子可咋办呀?因为他不怕嘛,有实力呗!
老师:……
学生:我说得对错吧?!
——粗浅的解读极易走向思维的误区,不可避免地要与实际真况发生可笑的冲突!
后觉之误
学生:老师,请您解释一下“文如其人”所揭示的道理吧。
老师:行!所谓“文如其人”的意思就是作者写出来的文章犹如其处世风格,有名副其实之称……
学生:这样的解读靠谱吗?
老师:人们都是如此提倡的,所以我敢保证这样的阐释应该不会有错。
学生:可我隐隐觉得……这与您原本的主张有冲突啊!
老师:怎么可能呢?我原本的主张是什么呀?
学生:您曾经说过“为人贵直,行文宜曲”嘛!
老师顿时缄默无语了——
现实生活中常会有这样的尴尬,自个儿说的话总是前后矛盾,牵扯到一处时才会发现彼此抵触互不相容!
喜恶有据
陈福荣
老师:人们为什么喜欢龙而讨厌蛇?
学生:龙会飞,而蛇只能爬。飞当然要比爬显得高明多了。
老师:那你有否想过龙乃虚构之物,而蛇却是真实存在的?
学生: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呀……我只是觉得读着《画龙点睛》的故事,就会思绪万千浮想联翩;而听着《画蛇添足》的寓言,便会滋生出一种遗憾加失落之感!
——的确,试图去改变一个人的天性是多么幼稚可笑啊!
工作单位:浙江省永嘉县桥头镇白云小学
邮政编码:325107
原文出处:http://www.chinafable.cn/content-7713.html
以上是关于不明出处 等一组的介绍,希望对想给儿童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不明出处 等一组;本文链接:http://rc-yjbl.com/yuy/25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