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让(外二则) ,对于想给儿童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礼让(外二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礼让(外二则)
何铜陵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
曾在央视的春晚上,这首名为《六尺巷》的歌曲,经著名影视演员赵薇深情演唱,迅速蹿红大江南北。
之前,春晚导演组邀请的是青年歌手张正扬,他是这首歌的谱曲及原唱,但导演考虑传播力度,最终确定由赵薇演唱。当时,张正扬心里很郁闷,便找词作家贺东久诉苦。贺东久开导他:"我们仨人都是安徽人,歌颂的又是家乡人的美德,谁上谁下又何妨?"
于是,张正扬愉快的"礼让"了这首歌。
这首歌是根据真实的故事创作而成。清康熙年间,在安徽桐城,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老家府第与吴姓相邻,吴家盖房欲占张家隙地,由此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夺,连称凭相爷作主,张家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立即批诗一首,着人送回。诗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诗,旋即拆让三尺;吴家见状,深为感动,也拆让三尺,这样便留出六尺宽的巷道,也方便了行人。
六尺巷虽不宽,但能昭示人的境界:包容谦让,心纳百川。
李振亨与挖耳井
何铜陵
"盐都"四川自贡,以出产井盐盛名。当地有一口"挖耳井",成就了大盐商李振亨的发家之源,由这口井发生的故事流传至今。
清道光年间,家境贫寒的李振亨,年少时进打铁匠铺帮工,专门打制凿井器具,随着技艺日瑧成熟,他便独立开店,尤擅煅造凿井的锉头,深受客户青睐,让他积累了第一桶金。
凭借他与盐商及盐工的长期交道,遂萌生了自己投资打盐井的想法,他也知道,倘若运气差,那井就是"吞钱"的无底洞,让你血本无归;但要想发家致富,当时惟有打井卖盐才是王道。
李振亨说干就干,请人勘查了一处好地脉,招募盐工就日夜钻探起来。平常他待盐工亲如兄弟,管吃管住,按天结算工钱从不拖欠。然而,钻井已超过预计的深度,仍不见卤水流出,真是急煞了李振亨,不仅积蓄全部砸进去了,能借到的钱也已用完,下一步再不成功,便真到了山穷水尽,只能倒闭被产。
回到家里,母亲看着沮丧的儿子,便二话不说,取下插在发鬓上的赤金挖耳勺,交给儿子卖掉换钱,以解燃眉之需。李振亨含泪接过传家宝,誓要成功,以报恩母亲。
李振亨又带领盐工开始钻井,可是很快资金又告急。他终无可奈何,最后用仅剩的一点钱买来酒菜,招待盐工们吃"散伙饭"。然而,盐工们被李老板的"诚"意打动,纷纷请求再钻几天井,不要工钱,以回报他平时对盐工们的仁德之心。
苍天不负苦心人。就在吃过"散伙饭"的翌日清晨,盐工迎来了渴盼已久的卤水,卤水经过熬制就是白花花的盐、白花花的钱!
李振亨激动不已,他跪谢慈祥的母亲及善良的盐工兄弟们,并将这口救命井定名为"挖耳井"。
一一往往,感恩与诚意,也能赢得财富。
劳动印记
何铜陵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
是亲密无间的钻探兄弟
我们紧紧地拥抱彼此
流着思念与喜悦泪水
时光荏苒 情意难泯
我们相聚美丽的巢湖之畔
虽然额头刻满了皱纹
那是记载了峥嵘岁月稠的诗行
虽然两鬓爬上了霜花
那是浓抹了献身地矿事业的重彩
如今我们既要照顾妻子儿女
又要赡孝年迈的父母高堂
我们总在砥砺前行不辱使命
座座井架是我们矗立的纪念碑
手刹与钻头是我们弹奏的乐器
大红捷报在机器声中频传
理想与汗水伴随着红旗迎风飞扬
我们生命不息攀登不止
伫立山巅纵情高呼一一
劳动光荣!青春无悔!
作者:何铜陵;
简介:男,安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曾任地质队员,报刊记者,现专事写作。
原文出处:http://www.chinafable.cn/content-8151.html
以上是关于礼让(外二则)的介绍,希望对想给儿童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礼让(外二则);本文链接:http://rc-yjbl.com/yuy/25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