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曝光几个“坏”妈妈 ,对于想给儿童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杨敏-曝光几个“坏”妈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曝光几个“坏”妈妈
冷酷的妈妈:熊猫、皇帝企鹅
在不少哺乳动物,包括狮子、老鼠和猴子中,当外界环境变得严酷或者有新的雄性闯进族群时,雌性就会本能地流产或者抛弃新生儿。而像熊猫这样的动物,通常在孩子出生后才进行家庭规划,也就是说它们只想要一个孩子,但需要另一个做后备。温尼伯大学生物学教授斯哥特·福布斯说:“熊猫通常一胎生两个,但它们从来不会养育两个孩子。这也算是熊猫身上的黑暗面,它们会将其中一个发育得不好的孩子抛弃。”动物园方面并不愿意过多提及熊猫的这一习性,害怕这有损熊猫的形象。
皇帝企鹅在每个繁殖期会生下两个蛋,第二个通常会比第一个大60%,只要第二个蛋一生出来,皇帝企鹅妈妈立即就会把第一个蛋踢出窝去。而麦哲伦企鹅每次也会生两个蛋,它倒是两个蛋都会孵出来,不过对待两个孩子它并不一视同仁。麦哲伦企鹅妈妈带回窝里的鱼90%会喂给那个长得比较大的孩子,尽管旁边的小个子饿得嗷嗷大叫。在无情的南极地区,吃不饱的孩子只有等死。
残忍的妈妈:白鹭、老鹰和猫头鹰
俄克拉荷马大学的道格拉斯·莫克教授从30年前开始研究白鹭,他知道一窝小白鹭中较大的那只会啄那些个子比较小的,直到它们死亡。莫克原来以为,这些“谋杀事件”只是在爸爸妈妈外出捕鱼时才会发生。但是莫克却目睹了一对与想象中完全不同的父母。当一只小白鹭将它的同胞啄出血时,白鹭妈妈和爸爸就站在窝边,打着哈欠或是梳理着自己的羽毛,完全熟视无睹。在他观察的3000次袭击中,还没有看到父母阻止过一次,好像它们希望发生这些事情一样。此后,父母眼皮底下发生的同胞间的杀戮在多种鸟类中都被观察到,其中包括鹈鹕、鹤等。
而更残忍的妈妈是老鹰和猫头鹰,如果需要的话,它们会喝自己孩子的血,甚至吃掉它们。温尼伯大学生物学教授福布斯说:“动物吃掉同类有双重功能,既能为自己提供难得的食物,又少了一个未来的竞争对手。”
粗心的妈妈:兔子
自然界中有贪婪的妈妈、残忍的妈妈,还有粗心的妈妈。在哺乳动物中,最不关心孩子的要属兔子妈妈了。
兔子妈妈看起来粗心,但它这样做也是有意义的。因为兔子是一种天敌很多的动物,许多天敌会跟踪它们到洞穴里。为了防止狐狸接近小兔子,兔子妈妈才将窝里的进出口封堵起来,它的缺席可能不会让小兔子们更温暖,却会让它们更安全。
“坏妈妈”是自然法则
这些动物妈妈都怎么了?给予了孩子生命,然后又毫不在意地扔掉它们,它们难道疯了,还是得了什么病或者变态了?事实上,自然界中充满了与人们想象中不一样的母亲,它们对待孩子的方式令人惊讶甚至恐怖。
长久以来,研究者都将动物妈妈们杀婴和类似的习性看成是一种在极端压力下产生的病态。例如,如果用棍子去捅兔子窝的话,惊恐的兔子妈妈就会将自己的10个孩子一一吃掉。直到最近,科学家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然界中的“坏妈妈”非常普遍。这其实是动物进化的自然法则之一,它们需要淘汰发育得不好的后代,以获得更好的基因。
提起如今越来越多的80后“全职妈妈”,很多不知就里的人都会投以羡慕的目光,不用工作赚钱,可以全天候陪孩子玩,这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然而,本文的讲述者蔷薇(化名)却告诉记者,那只是局外人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想法。尽管“全职妈妈”在欧美社会并不少见,但在我国缺乏对全职妈妈群体利益保障的大环境下,“全职妈妈”更多的给人一种弱势群体的感觉,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她们自己知道。
成为“全职妈妈”
2009年4月,27岁的蔷薇与恋爱长跑了7年的大学同学丘山(化名)喜结连理。两人新婚燕尔,本打
1年后的春天,蔷薇顺利怀孕,没想到家庭危机却从这一刻开始降临了。
蔷薇和丘山都是80后独生子女,生活经验有限。所以,孩子降生之前,双方的老人哪个过来帮忙带孩子就成了她和丈夫争议的焦点,丘山认为自己的妈妈和蔷薇一样都是个牛脾气,日后在带孩子方面肯定少不了摩擦,不如蔷薇和自己妈妈配合得好。
但蔷薇在网上看过不少“妈妈生,姥姥养,爷爷奶奶来观赏”的说法,因此本能地排斥让自己妈妈来帮忙带孩子。按照她好多女同事的说法:“凭什么累着自己的妈?让婆婆那么清闲?”
好在离预产期还有1个月左右的时候,蔷薇的婆婆就主动搬了过来,小夫妻间关于谁家的妈来带孩子的争论才终于罢休。
看着童童被包裹得像一个小粽子,动弹不得,蔷薇非常心疼,便开始和婆婆商量,“连医生都说了,裹腿不利于婴儿头脑发育”。可老人家哪里肯听医生的话,“我儿子、你老公,小时候就被我这样绑着,你看他脑子坏了吗?”。
“那是老封建,现在得听医生的,这是科学。”蔷薇不肯服输。可婆婆依旧不让步。
两人争持不下,还在坐月子的蔷薇一生气,竟然没奶了。为了避免小孙子饿着,婆婆只好做出让步,同意不裹腿。
一转眼产假过去,蔷薇要上班了。“你放心,我在家一定把童童看得好好的。”婆婆给蔷薇下了保证书。
但蔷薇怎么能放得下心呢?童童可是蔷薇的心头肉,受过现代高等教育并且在怀孕期间学习了大量育儿知识的她,一心想着用科学方法培养出一个最健康、最优秀的孩子,可婆婆的教育办法实在太落后了。
为了让婆婆接受自己的教育理念,蔷薇给她写了一份简易育儿表格,上面注明几点喂奶、几点喂水、几点做婴儿操、几点出门晒太阳等等。
谁知,2周后婆婆却给累病了。又要带孩子又要做饭干家务,近60岁的老人哪里吃得消。丘山提议请一个保姆,可婆婆却坚决反对,请一个保姆好几千块,让她做家务不放心,带孩子更不放心!
眼看着日渐消瘦并且让人放心不下的婆婆,再想想足以让一个母亲放弃一切的孩子,蔷薇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从下月起,做一个全职妈妈!
险酿“家庭危机”
蔷薇是国家重点大学本科毕业,在一家外企工作4年,已经做到一个小部门的副主管,这个时候辞职对于她的事业几乎是毁灭性的,但为了孩子,她决心这么做。而且,她觉得辞职并不等于什么都不做,她还可以自学充电,为将来再就业做准备,同时也可以兼职,不荒废自己的专业。
可是,全职妈妈的生活却并没有她想象中那样简单。每天从早忙到晚不说,还要和婆婆“斗智斗勇”。童童6个月大的时候,蔷薇开始给他添加辅食,从宝宝米粉开始,随后是鸡蛋黄。
那天,蔷薇在和一个许久不联系的同学视频通话,就让婆婆去喂孩子半个蛋黄。等蔷薇过一会儿出来的时候,却见童童嘴里满是蛋清。蔷薇一阵气恼,稍不留神婆婆就又开始“捣乱”,这么小的孩子还不能消化蛋清,而且蛋清最容易引起过敏。但婆婆哪管这些,“丘山小时候什么都吃,也根本没有过敏拉肚子这些事。”就这样,婆媳俩为了一个鸡蛋清大吵了一架。
类似的情况三天两头发生着,蔷薇心里开始庆幸,还好自己辞职在家,不然说不定婆婆还会怎样喂童童呢。
婆媳关系紧张,也影响到了蔷薇和丘山的夫妻关系。每次婆媳俩白天吵了架,晚上都要跟丘山再唠叨一遍,让他评理。一边是亲妈,一边是媳妇儿,丘山这“夹心饼干”叫苦不迭。
更严重的问题是,蔷薇虽然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家,但和丘山单独相处的时间却少得可怜,她把全副精力都放在童童身上,连冷落了丘山都没察觉。有几次,丘山喜滋滋地来求欢,都被蔷薇以身体劳累为理由拒绝。丘山失落郁闷,蔷薇却反而责怪他不理解自己,“你在家带一天孩子试试,腰酸背痛,累得要死,哪还有心情上床做运动?”
蔷薇本来是个很温柔的女人,但自从做了全职妈妈,整天围着孩子转,情绪变得不稳定起来,又不能和婆婆发火,只好有气就撒在老公身上。动辄像更年期的女人一样乱发脾气,搞得家里硝烟四起。
更令她失落的是,自己辞职前计划好的1周看两本书、每半月一次朋友聚会等等计划都难以实现。做了全职妈妈才知道,带孩子的时间永远不够用,连梳洗打扮都能免则免。
渐渐地,丘山回家越来越晚。蔷薇问他怎么回事,他理直气壮地说:“家里里里外外靠我一个人养,不努力工作赚钱你们吃什么?”偶尔他喝了酒回家,蔷薇责怪他几句,他就大发脾气:“不应酬哪有钱赚?没钱赚你们去喝西北风啊?”每当这时,蔷薇就开始后悔自己当初辞职的选择,虽然她也能理解丈夫的压力,但夫妻地位一旦失去平衡,家庭就会开始变得不稳固。可她转念又想,反正再过两三年童童就可以去幼儿园了,自己到时再出去工作,现在的局面自然可以扭转。
可事情的发展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2011年10月的一天,蔷薇正在阳台晾衣服,发现老公的袜子少了一只,就回卧室找,却发现婆婆和老公在房间里窃窃私语。蔷薇走到门口,只听到一句婆婆的话:“你这样对得起蔷薇吗?我见过她,可不是一般女人。”
于扬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一家图书公司做编辑。让她郁闷的是,她的老板对员工非常严格,简直到了苛刻的地步。
老板要求编辑不但要约稿、改稿、校对,并且还要写好这本书的宣传策划。
于扬编辑第一本书的时候,当她以为自己已经修改得非常好了,于是交给部门主任审阅。部门主任看后,觉得也没有什么问题,然后送到老板那,谁知,几天后,老板铁青着脸走过来,把厚厚的一摞书稿往于扬办公桌上一扔:“里面有两处语句不通顺的地方,修改好后给我!”于扬鼓足勇气问:“陈总,是哪两句不通顺的地方呢?我现在就改!”老板生气地瞪了她一眼:“哪两句不通顺?这应该问你自己,这是你作为编辑的职责,你自己挑吧,自己挑出的毛病记忆才会深刻!以后不要把不通顺的句子给我看!”说完,怒气冲冲地走了。
于扬废寝忘食地把这部二十多万字的书稿反反复复地看了一个星期,终于找到了两句不通顺的句子,修改好后,把书稿交给了老板。
没有想到,于扬遭受到老板更严厉的训斥:
为了减少被老板训斥,于扬不但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常见错别字”来熟记,并且利用周末去图书馆查阅专业杂志,一期期地认真翻看,把上面例举出的比较生僻的“错别字”都记在笔记本上,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翻看。
于扬的校对水平进步很快,二十万字左右的书稿,经过她校对后,错别字总数不会超过十个,这种校对水平简直比专业校对员都厉害。
于扬在这家图书公司工作了一年,练就了专业编辑、专业校对、专业图书宣传策划三种本领。后来,一家著名出版社招聘编辑,于扬偷偷前去应聘,去了现场,才发现竞争非常激烈,几百名名牌大学毕业生竞争两个名额,并且这些人大多数是中文、图书出版等相关专业毕业生。
本来没有信心的于扬在看到笔试的考题时,大喜,题目主要是围绕如何找选题、如何约稿以及现场修改稿件、校对,另外还有道策划题,就是列举了一本情感长篇小说的大致内容,然后给这部长篇小说做宣传策划。
这些考题简直都是自己一年内实际工作中训练出的本领,于扬信心百倍地挥笔答卷。成绩出来后,于扬以笔试第一的成绩被这家出版社录用。
从图书公司离职的时候,老板找于扬谈话:“对于你跳槽,我很理解,毕竟人应该往高处走。从另一方面说,我也很自豪,因为从咱们公司出去的人能进入大牌出版社,这就证明咱们的员工都是高素质。有人开玩笑说咱们这个小图书公司简直就是出版业的‘黄埔军校’,这让我很得意。如果我平时对大家不是要求得那么严格,哪有大伙职场上美好的今天和明天?因此,希望你能理解我……”听老板这么说,于扬心中对老板的怨恨一下子转变为感激。
艰苦的环境只会磨练你的心智,你的能力,让你离成功更进一步。用心感悟生活中那些艰难的事情吧。
病中呼唤
生我的妈妈你在哪儿
到2011年8月初,13岁的黄小宇发生间断性头痛、恶心已经三个月了,吃药打针都不见效,后经辽宁铁岭市肿瘤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脑癌晚期,生命也许还不到一年!闻听此言,父亲黄纪东不禁放声痛哭。他不明白,命运为什么总跟小宇过不去?
黄纪东给孩子起名黄小宇。老实憨厚的他从来没隐瞒小宇的身世,从小宇懂事起,他就告诉他:妈妈是一个美丽贤良的女人,可是,她有难言的苦衷,所以,才把你交到爸爸手上刚开始,小宇曾哭喊着要过妈妈,可上小学后,再也没有提过妈妈这个字眼。直到诊断结果出来,小宇满脸是泪地对黄纪东说:爸,我想在临死前看看妈妈是什么样子
这句话,让黄纪东肝肠寸断,他知道,在孩子心中,妈妈的位置是无人能够取代的。他决定帮小宇寻找亲生母亲,既希望满足孩子一个愿望,同时更希望孩子亲生母亲的出现,会让小宇的病情有奇迹发生。
黄纪东很快与表哥取得联系,寻找当年给他孩子的汪芳。但表哥与汪芳也只有一面之缘,这么多年过去了,打听了好久,也没有找到汪芳的下落。
9月23日,黄纪东却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汪芳!我找你找得好苦哇!黄纪东两眼一热,连忙说了小宇的病情和他想见到母亲的急切心愿。
我知道,我也是当妈妈的人。汪芳愧疚地说,孩子是我送出的,我不会忘记当时他哇哇啼哭的情景。
那,你快帮我找到他妈妈呀!黄纪东着急地说。汪芳却说,时隔多年,她已无从知道孩子妈妈的下落了,不过,为了满足孩子的临终遗愿,她可以前来充当他的临时妈妈。
那可不行!你不找就算了,我绝不干欺骗小宇的事!黄纪东愤然挂掉电话。很快,汪芳将电话又打了过来,电话中,她哭着说:两个月前,我儿子出车祸走了过了许久,汪芳又说:我回老家时,听说了小宇患病,从那天起,我几乎每晚都能梦到当初我送他去你家的情形。我知道小宇在寻找妈妈,可是,时隔多年,我找不到她了,但我愿意替他妈妈去尽一个母亲的责任。请相信我,我会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小宇,让他不带遗憾地离开汪芳的话最终打动了黄纪东。
孩子别怕
冒牌妈妈的爱不打折
母亲到来的消息让小宇兴奋得无法入睡。大清早,小宇就在黄纪东的搀扶下,来到村头的大路口等候,直到中午12点,才看到一个中等身材的女人,虽打扮入时,但却显得满面沧桑。汪芳的目光与黄纪东一交错,很快盯在了小宇的脸上,接着,她嘴里轻轻呼唤着:果果,果果,你是我的果果吗?小宇心里一热,想上前两步,但是,脚却不听使唤,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汪芳忙抢上前,也半跪在地上,与小宇抱头痛哭过了良久,汪芳将小宇拉起,将他背了起来。
看着小宇亲手收拾的房间,汪芳鼻子一酸,再次落下泪来。她伤心地说:孩子,这些年真苦了你了,妈妈对不起你啊!小宇笑了一下,懂事地说:其实也不怪您。妈妈当年若能熬得过去,是不会把我送人的!
根据与黄纪东事先的约定,汪芳只能在这里陪小宇两天,以后通通电话,偶尔来看他一下。两天时间里,汪芳为小宇做饭,陪他输液,为他洗脚、洗衣服这一切,让村里没有人怀疑她这个母亲是冒牌的。
汪芳临走的前一夜,小宇从他的小木箱里拿出了一大捆写给母亲的信,这是他从8岁起开始写的,几乎每周一封,汇报他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情况,即使被诊断出得了绝症也没间断过。看到这些,汪芳将小宇紧紧搂在怀里,泪流满面。
三天后,汪芳再来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要把小宇带到铁岭接受更好的治疗。黄纪东感到有些难为情,汪芳生气地说:这天底下,哪有母亲对儿子见死不救的?你不用担心,我有钱!
在铁岭市中心医院,汪芳坚持为小宇做伽马刀手术。医生说,手术做与不做,患者的生命最多也只有3至5个月的差异,但费用却是两万多元。汪芳的话掷地有声:哪怕让他多活一天也成!小宇手术后静养期间,汪芳寸步不离地在病床前照顾他直到小宇后来可以独自出门散步了,她才办理了出院手续把他送回老家。
黄纪东心想,汪芳自己还有个家,应该把余下的事交给他了。但汪芳依然来来回回地奔忙着,为小宇求医问药,半年时间,完成了医院所有的治疗方案后,几家医院的医生几乎都这样告诉汪芳:从目前来看,黄小宇的病情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即使如此,存活期通常也只有一年。医生的话成了汪芳的心结,她要拼命与死神搏一回。一年后,小宇的身体居然没有出大碍,这更加坚定了汪芳的信心,只要有一线机会,她就要千方百计拯救小宇的生命。
异乡求医
危难中母子见真情
2012年9月,汪芳听朋友说通化有位老中医治愈过不少癌症病人,她二话没说,就把小宇带到吉林上门求医。老中医为小宇开了药,可其中一味草药怎么也无法买到,汪芳最后决定亲自到原始丛林里采。
然而,汪芳采草药时被长白山里剧毒的蝮蛇咬伤了左脚,被当地老乡发现抬回来时已是奄奄一息。在医院,闻讯赶来的小宇听到医生说只有锯掉妈妈的左腿,才可以保住生命时,顿时一下子蒙了!他死死拽着医生的衣服,泪如雨下,不停地说着:求求您,拿我身上的器官来救妈妈吧医生感动之余有些为难地说:这怎么可能呢?三天之内不截肢,你妈妈就没得救了!听到三天的期限,小宇停止了哭声,他一定要救活妈妈!
有热心人告诉小宇说,附近有位叫周婆婆的女神医,治疗毒蛇咬伤十分有名。但是七十多岁的周婆婆,在10年前老伴去世后,就发誓再也不行医了。在乡亲们的指引下,小宇找到了周婆婆家,跪在门前,哭诉起自己的身世和妈妈如何为了救自己进山采药,被毒蛇咬伤的整个过程末了,他哭着说:周奶奶,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妈妈,您就救救她吧!我反正要死了,我可以拿自己的命换妈妈的命,求你了最终,周婆婆含泪答应了。
三个星期后,汪芳终于保住了腿,身体得以康复。此事过后,这个母子情深的传奇故事很快被传开。黄纪东心想,也许汪芳就是小宇的亲生妈妈吧?若非亲生,她怎会如此?此时他有一个隐隐的担心:长此以往,汪芳会不会抢走小宇啊?可是,看到快乐重新回到小宇的脸上,黄纪东暗暗告诉自己:只要孩子快乐健康就好!
大义隐身
为团聚的母子送上祝福
妈妈走了,小宇的失落怎能逃过黄纪东的眼睛?他决定去找汪芳,将事情弄个明白如果她真是小宇的生身母亲,他愿意忍痛割爱。
小宇的生母叫杨敏。15年前,汪芳和同乡好友杨敏都在沈阳帮人卖服装。爱慕虚荣的杨敏很快成了服装店老板的情人,不久,她怀上了孩子。结果,就在孩子快要出生的前一月,老板却人间蒸发,只是在她的柜子里留了6万元钱。未婚妈妈难做,孩子9个月大时,杨敏再也熬不下去了,于是托汪芳将孩子送人。那时,孩子还没有大名,她们俩就喊他果果。送走儿子之后,杨敏决定一切从头再来,于是拿着那些钱开了间化妆品店,并很快将生意做大。后来,她嫁给了现在的丈夫鲁大伟,并生下了一个儿子,日子过得幸福美满。她也有意疏远汪芳,想彻底跟自己的过去了断。
2011年11月初,汪芳为小宇的事第一次找到杨敏后,杨敏却给她拿出一沓钱来,劝她不要再来打扰自己,汪芳气得扭头就走。后来,在为小宇治病的两年间,汪芳又找过杨敏一次,杨敏说:我现在容易吗?你干吗非得往我平静的生活里扔炸弹?汪芳无话可说,只把小宇写给母亲的那一大摞信放下,再次离开了。这一次,她决定再也不去找杨敏,自己要全力呵护小宇。
汪芳用自己无私的爱让小宇挺过了两年多的时光,然而现在,死亡的阴影依然紧紧缠住了小宇,汪芳发誓一定要让杨敏与小宇相认。2014年3月中旬,汪芳第三次找到杨敏。其实,自从知道儿子的病情后,杨敏的内心就失去了平静,尤其是看过小宇写给自己的那些信后,她开始整夜失眠。但她始终不敢站出来,她实在害怕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知道了事情的原委,黄纪东决定第二天返家。就在这时,汪芳却突然接到了杨敏打来的电话。原来,杨敏的心事重重落在了丈夫鲁大伟的眼里,不得已,杨敏终于将整个事情和盘托出。鲁大伟不但没有责备她,而是表示:他们夫妻二人应该共同来弥补昔日对小宇所亏欠的爱。
第二天一早,汪芳要走了,她想留给这对久别重逢的母子更多的独处时间。小宇紧紧拉着她的手,脸上泪水长流。
由于小宇不愿意随杨敏去沈阳,杨敏只好留下来陪他。5月5日,小宇夜里发烧,杨敏十分担心,用一件厚厚的外套裹住他,背上就往医院跑。半路上,小宇终于喊出了一声:妈妈,你小心点!杨敏听后,泪水模糊了双眼。杨敏明白儿子的病情随时恶化,她对黄纪东说:大哥,我想带小宇去沈阳治病,你同意吗?黄纪东点了点头。他有一万个舍不得的理由,但他最希望的,还是让小宇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尽量快乐。
目前,在杨敏夫妇的精心照料下,小宇的情况比较稳定,而汪芳和黄纪东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隐身。他们说,只要小宇没事,他们都不会去打扰杨敏母子的生活。他们希望小宇在母爱的滋润下,能顺利战胜病魔。而他们,会在他乡默默地为孩子送上一份祝福与守望......
2011年8月,当陶艳波拿到儿子杨乃斌的大学入取通知书时,不仅紧紧抱住了儿子,两人泪流满面……一瞬间,往事的一幕幕像放电影一样呈现在脑海里。这些年,为了聋哑儿子能和正常人一样接受教育,她辞职做了儿子的同桌,充当儿子的“耳朵”。如今,儿子不仅学会了说话,还能和正常人一起学习和交流,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母爱里有多少不舍与坚定
都说十聋九哑,难道儿子从此要面对残酷的无声世界?陶艳波心有不甘,带着杨乃斌四处求医。陶艳波不知跑了多少医院,北京、天津、南京,只要能够治疗聋哑的医院,她都跑遍了,可是没有地方能医好杨乃斌的病。
为了给儿子治病,陶艳波整个人瘦了一圈,不少人都劝她:“你也尽心尽力了,就别再跑了。如果能治好孩子的病,这
杨乃斌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按说,应该送杨乃斌到聋哑学校。但是,陶艳波却不顾丈夫的反对和疗养院的挽留,辞去工作,带上儿子返回老家齐齐哈尔,租住在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里。陶艳波自学唇语,教孩子学知识。
在陶艳波不厌其烦地耐心教导下,杨乃斌学会了汉语拼音声母、韵母的发音,陶艳波笑了,她为孩子的进步而感到欣慰。能让孩子接受正常的正规教育,是陶艳波始终不变的想法。除了继续教唇语外,陶艳波还让杨乃斌学习画画,为的是让他把想说的话画出来。正是杨乃斌的画,最终成为他进入正常学校的敲门砖。
带着杨乃斌,陶艳波找了附近的好几所小学,校长得知孩子的情况后,都拒绝了陶艳波母子俩。后来,陶艳波来到了齐齐哈尔铁路六小,她接连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都带着杨乃斌从早晨开始站在学校门口,直到最后一次,校长被陶艳波母子俩的执着精神感动了,决定让杨乃斌留了下来。但校长说:“孩子听不见声音,怎么来完成学习呢?”陶艳波略加思索:“那我能陪他一起上课吗?我充当他的耳朵。”从此陶艳波成了儿子的“同桌”,在学校成了一抹独特的风景。
课堂上多了一位聋哑同学和一位阿姨,这让班里的学生十分好奇。有些调皮的孩子搞起了恶作剧,不是把杨乃斌的助听器当玩具就是把陶艳波的板凳藏起来。陶艳波没有生气,她想:要想儿子能和这些同学一样正常学习,就必须融入到孩子们中间。为此陶艳波经常帮杨乃斌班上的同学削铅笔、打扫卫生,有时就像母亲一样关心着他们,后来那些调皮的同学也不好意思再拿陶艳波母子俩开玩笑了。
课堂上,陶艳波让杨乃斌看老师的唇语,而老师讲课的语速比较快,杨乃斌根本跟不上老师的口形,上课总走神,为了让儿子集中精力听讲,陶艳波在儿子走神时,常会掐杨乃斌,让他注意看老师的口形,一堂课下来,陶艳波和杨乃斌常常是一身大汗。身边的人也开始劝陶艳波:“还是让孩子去上聋哑学校吧,不要这样遭罪了。”可陶艳波没有放弃,她相信只要更多的付出努力,儿子一定会进步的。
上课的时候,陶艳波还要忙着记笔记,她把老师讲的东西尽量多地记下来,回家后讲给儿子听。尽管陶艳波下了很大功夫教杨乃斌,可儿子的成绩很不理想。有时候一道简单的数学题,陶艳波讲了不知多少遍,杨乃斌还是做不出来。陶艳波有时也会偷偷落泪,但一想到儿子还要继续求学,不管多难多苦,她都一个人咽到肚子里。
儿子的进步是妈妈的骄傲
1999年秋天,杨德智从北戴河到齐齐哈尔看望陶艳波母子俩,一家三口吃饭的时候,杨乃斌想吃桌子上的螃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够不着,情急之下竟然喊了一声“妈”,尽管发音不是很清楚,陶艳波还是从厨房冲了出来:“什么?儿子你再叫一句!”杨乃斌笑了笑。陶艳波和丈夫杨德智都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儿子会说话了!儿子会喊妈了!”陶艳波笑着,眼角还挂着晶莹的泪珠。
儿子无意间叫出的一声“妈”,让陶艳波的信心大增,她加大了对杨乃斌唇语的训练,一遍又一遍地教他学习,日积月累,杨乃斌慢慢地可以借助助听器和唇语和别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随着学习的汉字数量增加,杨乃斌开始练习笔画顺序,一次放学回家,陶艳波教他学习汉字的笔画,可杨乃斌总是把一些笔画搞混淆或是倒插笔,一连练了一两个小时,杨乃斌失去了耐心,把助听器拽了下来扔到地上:“我不要学习了,我不要上学了,这样学习我很难受。”陶艳波非常生气,打了儿子一巴掌,杨乃斌委屈地抽泣起来:“我为什么不如别人,我怎么听不见声音,我心里多么着急,多么害怕啊,妈……”看着儿子传递出的自卑与胆怯,陶艳波不由得鼻子一酸,她一把搂过儿子:“不要怕儿子,妈妈就是你的耳朵,只要你和妈妈一起努力,你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甚至超过别的孩子的。”说完陶艳波也是泪流满面,杨乃斌懂事地帮妈妈擦掉眼泪,使劲点了点头。
从这以后,杨乃斌非常刻苦,每次回到家妈妈辅导他做完功课,他还要自己多练习几遍,直到妈妈再三催促才上床睡觉。在陶艳波和杨乃斌的感染下,许多同学也很友好地帮助他们母子俩,主动和他们交流,而陶艳波和杨乃斌也成了学校活生生的励志故事。小学四年级时,语文老师为了让杨乃斌提高作文写作能力,对他单独进行辅导,有时一篇作文会提出许多修改意见,杨乃斌也不嫌烦,一次次修改,一次次提高。渐渐地杨乃斌的成绩上去了,每次测试都名列前茅,这让陶艳波感到非常欣慰。而更让她高兴的是,杨乃斌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开朗,真正融入到了同学中间。
春寒料峭的3月,她照例骑着自行车往邮局赶。工作人员已经认识她:“韦阿姨,这次又要寄什么?”她拿出一双粉红色的婴儿鞋,笑着说:“这双小鞋子不错吧,这个季节涵涵正好可以穿。”她填写的收件地址是北京的一家医院,涵涵是和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一个脑瘫孩子……大家都很诧异她为什么每隔一段时间就来给孩子寄东西,就像个“妈妈”照顾自己的孩子。
美好的“宝贝计划”,一家四口
韦海燕45岁,她和这个远在北京的孩子有一段很特殊的缘分。
23年前,结婚不久的韦海燕生下一个女儿,因为老公是广汉的大户人家,他们对海燕生女很不满意,加之她因身体原因无法再生育,所以总对她横眉冷对,百般挑剔。“与其被扫地出门,不如及早离婚,和女儿相依为命。”韦海燕对自己的选择没有后悔,为了女儿茜茜,此后她没有再嫁,专心养育女儿。可是天不遂人愿,2年后,茜茜被检查出患上了地中海贫血症,这是一种很严重的血液病,医生跟韦海燕说,这病不容易治,要做好思想准备。韦海燕不放弃,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女儿看好病。东奔西走了很多年,又是借债,又是卖房,茜茜终于在16岁那年,病情得到了稳定,除了脸色有点苍白,不能干重体力活之外,茜茜和普通人没两样。
转眼,茜茜20多岁,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此时的她,也渴望爱情。跟女儿相依为命这么多年,韦海燕也希望有个好男人能走进女儿的生活,给这个家庭带来生机。上天再一次伸出仁慈之手,给韦海燕和她漂亮的女儿带来了幸运。2009年初,茜茜和一个名叫胡跃鹏的男孩恋爱。胡跃鹏来自农村,为人老实,家里比较贫困,愿意做上门女婿。
婚后,韦海燕母女俩并没有告诉胡跃鹏关于生病的事,直到几个月后茜茜怀孕了,她们的内心越来越不安。茜茜很想要这个小孩,胡跃鹏也沉浸在即将做父亲的欢乐中,韦海燕看着这一切,心中暗暗祈祷,希望女儿能顺利过掉生孩子这关。
然而,奇迹没有再次出现。有天,茜茜突然昏倒在地,恰巧胡跃鹏上班不在家,韦海燕一见这样就知道大事不妙,赶紧叫120救护车把女儿送到了医院。医生了解了茜茜的身体情况后,就责怪说:“你们太不重视了,得了这种病最好不要怀孕。”
一番抢救后,茜茜转危为安,孩子也引产了。真相随之水落石出,韦海燕拿出家里仅有的20000元给女婿:“跃鹏,请原谅我们隐瞒事实,你拿这些钱回去吧,新安个家!”胡跃鹏含着泪说:“妈妈,不管茜茜遇到什么,我都要跟你们在一起。”韦海燕听了泪如雨下,她也舍不得女婿走。
回家后,胡跃鹏提议:“既然茜茜不能生孩子,我们可以收养一个孩子。”韦海燕母女俩听女婿这么说,自然高兴。三个人兴致勃勃地商议起他们的“宝贝计划”。
2009年7月的一天,韦海燕接到成都一个亲戚打来的电话,说是有个刚刚出生的女婴没人要,“重七斤一两,你们要不要?”韦海燕立即接口说:“要,当然要!”她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女儿女婿,然后就叫了辆出租车赶到成都。
在成都青羊区妇幼保健院的育婴房里,韦海燕见到了这个才出生几天的宝宝,她像个小精灵在推车里摆动手脚,因为穿得不多,嘴唇上有点乌青,海燕心疼地将孩子裹在随身带来的毛毯里。
韦海燕给孩子取名胡梦菡,对外声称她是女儿茜茜所生。梦菡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莫大的喜悦,亲友们络绎不绝,买来尿片、衣服、奶粉、推车等,胡跃鹏的母亲也兴冲冲从几十公里外的家里赶来,给孩子带了2000元钱。韦海燕逢人便说:“我的苦日子终于熬出头了,晚上可以睡了个踏实觉、做个好梦了。”
亲母养母激烈争执,恩怨难了
梦菡挺爱折腾人,晚上爱哭,要韦海燕抱到凌晨三四点钟才肯入睡,海燕不在乎这些。梦菡的五官和身体发育得很好,眼睛清清亮亮,就像会说话似的,半年后孩子学会了认人,对韦海燕很依赖,只有当韦海燕把她抱在身边时,她才不哭闹。
韦海燕一直教孩子喊自己“婆婆”,毕竟这小孩是给女儿领养的,可是,梦菡偏偏不听,她用会说话的眼睛盯着海燕,微微笑着,嘴角在蠕动,然后轻轻张开,露出一个玉兰花瓣似的嘴型……“她叫妈妈呢!”根据孩子的嘴型,韦海燕立即意会到,她将孩子搂在怀里,脚步轻盈地在原地打转,一边自言自语:“菡菡,我是你婆婆,你怎么叫妈妈呢?妈妈也好,妈妈也好!”
出生11个月后,韦海燕渐渐发觉小梦菡的不对劲,她比别的孩子爱哭,而且不会抓东西,教她走路也很困难,她的双腿好像站不直。带着种种疑问,韦海燕带孩子去了医院。经过一番检查后,医生不无遗憾地说:“这孩子是脑瘫。”韦海燕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这个病花钱是个无底洞!”那天,她的心情很低落,边哭边抱着孩子下楼。
梦菡仿佛看懂了韦海燕的表情,乖乖地蜷在韦海燕的怀里,时不时地笑两下,露出两个小酒窝,像要对“妈妈”说什么。韦海燕又看到那个熟悉的“妈妈”嘴型,这是多么甜美的小孩!韦海燕的心碎了。
回家后,韦海燕和女儿女婿商量了一番,决定将梦涵送还给高霞。此时,他们怀疑高霞当初的动机:故意瞒报孩子的病情。韦海燕起初很舍不得孩子,因为这一年多来,是她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梦涵拉扯大,她就是梦涵口中的“妈妈”。现实摆在面前,脑瘫这个病是治不好的,他们这个贫困的家庭根本负担不了孩子的医药费,何况茜茜的病随时可能复发,她还得担心女儿。韦海燕隐约记得在抱养
几天后,韦海燕
经过一番周折,韦海燕最后通过物业找到了高霞父亲的电话,又通过高霞的父亲要到高霞的联系方式。拨通电话时,韦海燕的心情十分复杂,两个只有过一面之缘的女人,通过声音完全听不出彼此的身份。韦海燕提醒高霞:“你还记得1年多前曾送过一个孩子吗?”高霞这才想起来:“哦,原来是你!”“孩子有病,我要将她还给你……”还没等韦海燕说完,高霞就紧张起来:“这孩子跟我没有关系了,随便你们怎么处置,我不想知道这一切。”说完她就立刻挂了电话,韦海燕再拨的时候,高霞就一直不接电话。韦海燕怒从中来,索性发了条短信:你再不接电话,我就报案。过了一会,或许是高霞害怕了,她打来了电话,和韦海燕约定了一个见面的地点。
当韦海燕抱着梦涵出现在高霞面前的时候,高霞盯着裹在毛毯里的孩子的脸看了半天,露出母性的关切眼神,但很快又被一脸冷漠和害怕的表情掩盖。“孩子你抱走的时候好好的,现在得了病就要退回来,这算什么意思?”高霞一口咬定梦涵的病是韦海燕疏于照顾而造成的。韦海燕无奈之下,用请求的口吻说:“我但凡有能力带孩子去看病,就不会来找你。我们全家都很爱她,你呢?她是你的孩子,病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你好歹也得想想办法……”高霞听了不为所动,甚至放出狠话:“我就是坐牢,也不会要这个孩子。”一个执意要退,一个坚决不收,双方僵持不下,路人越聚越多,不解、质疑、指责声不绝于耳,梦涵被这个场面吓得又哭又叫。
有人建议韦海燕和高霞去医院给孩子做个鉴定,让医生给他们做个结论。于是,两个女人一起来到医院。通过医生的询问和鉴定,最终得出孩子脑瘫的原因:高霞在怀孕6个月时,打算堕胎,服用了药物,但没有成功,梦涵依然顽强地降生了,但是脑部造成了永久的伤害。医生还指出,高霞这种没有经过孩子生父允许,就把孩子送掉的行为已经属于违法。高霞低下了头,对此供认不讳。一段不道德的男女关系殃及了一个无辜的小生命,韦海燕听了连连摇头,心疼不已。
迫于压力加上自知理亏,高霞从韦海燕的手里接过孩子,刚刚睡醒的梦涵一离开韦海燕的怀抱就大声哭起来,韦海燕见状很心疼,赶紧把孩子再接过来。梦涵到了韦海燕怀里,马上不哭了,嘴里含含糊糊地喊着:“妈妈,妈妈。”看着孩子甜美的微笑,韦海燕突然觉得自己很残忍,就像将亲生女儿送人一样自责和难受。她抱着梦菡跟随高霞来到她租住的屋子,哄孩子入睡之后,她又特意去买了梦涵常吃的奶粉,并且掏出600元钱给高霞,让她一定要好好照顾孩子。
走上大街,行人熙熙攘攘,韦海燕的心里空荡荡的,一场激烈的争端终于解决了,可她的内心丝毫没有轻松。高霞会对孩子好吗?会带孩子去看病吗?韦海燕不断想着这些问题。
爱心芬芳,照亮孩子的未来
回到家里,女儿女婿的眼睛红红的,失去梦涵对他们来说也是很大的打击,他们将孩子用过的东西一一打包然后藏起来,免得睹物伤情。那天晚上,韦海燕彻夜难眠,她总觉得梦涵就在自己身边,几次回头看身边的小床,空空的让她很伤感。凌晨六点,韦海燕睡得迷迷糊糊,突然一阵电话铃声响起,是高霞打来的。“大姐,这孩子我没法带,她哭了一整夜,到处在找你……你听,现在还在哭呢。”听到话筒里传来的梦菡的哭声,韦海燕肝肠寸断,她不停地对着电话说:“菡菡不哭,乖孩子,我就来看你!”
挂了电话,韦海燕顾不着洗漱就出门了,一个半小时后,她见到梦涵,此刻,所有的不安、焦虑、担心全卸掉了,梦涵也高兴得不得了,张开双臂要韦海燕抱。
把梦涵安顿好之后,韦海燕又到楼下菜场去买了很多猪骨头,她对高霞说:“孩子的脚一直软得很,炖点骨头汤,补补钙,对她的病情会有帮助。”半个小时后,电饭煲里的骨头汤开始沸腾,香味在整个屋子里弥漫开来。高霞被韦海燕的举动所感动。
高霞的父母并不接受梦涵,他们觉得女儿在外面养了个私生女是件很丢脸的事,所以根本不让高霞回家,更别提拿钱出来给梦涵看病的事。为了照顾梦菡,高霞辞职呆在家里,韦海燕则时不时地过来帮助她,给她带来一些食物和金钱。两个女人的心里形成了一个默契,梦涵是她们共同的孩子。
有一次,韦海燕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报道,湖北有个脑瘫的孩子在他父母1年多的精心照顾下基本恢复了正常,节目中的专家说,脑瘫孩子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康复并不是没有可能。这个消息令韦海燕欣喜若狂。她先是告诉了女儿女婿,希望他们能够一起帮梦涵治疗,却遭到他们泼来的冷水,“我们家的钱已全用在孩子身上了,以后怎么治疗,这是很现实的问题!”韦海燕陷入了沉思,她家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该怎么救孩子呢?夜很深了,一家三口,还对一个本不属于他们的孩子伤透了脑筋。
第二天,韦海燕来到成都,再次就给孩子治病的事跟高霞商量。高霞听了摆出一副愁眉苦脸的表情,看病看到现在,她早就已经无计可施了。
不久,梦菡的事被正在做社区调查的志愿者小汪得知,小汪详细了解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联系到成都的一家电视台。编导把韦海燕和高霞母女一起请到直播室。梦菡一直缩在韦海燕的怀中,不哭不闹,只用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时而露出天真的笑容。现场的所有人都被韦海燕的精神所感动,节目嘉宾李承鹏当即给孩子捐出5万元,另一位嘉宾陈岚承诺牵线搭桥,联系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提供援助,并答应在北京治疗期间,她每月给高霞母女支付500元生活费。
一个个好消息让韦海燕喜极而泣……因为好心人的参与,她仿佛已经看到了多年后能在草地上活蹦乱跳的梦涵。落实了这一切资金来源后,韦海燕要回到广汉去工作了。那天,当她坐在车上看着窗口外的高霞母女时,眼泪刷刷地流下来。梦涵一次次地想要挣脱高霞的怀抱,朝韦海燕扑过来,嘴里还不停地喊着:“妈妈,妈妈。”韦海燕对高霞说:“孩子那么小,就知道感恩,你好好照顾她,她将来也会记得回报你。”高霞点点头说:“大姐,我听你的。”
1个月后,北京一家医院在给梦菡做了全身检查后,作出了治疗的方案。梦涵的问题在于粗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的不协调,智力水平和正常孩子是相当的,如果能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进行康复治疗,还是会有很明显改善的。听到这个消息后,韦海燕很高兴,每天和高霞电话联系,了解梦涵的治疗情况。
2011年4月,菡菡的病情恢复得很快,那天当韦海燕再次给高霞母女俩打电话时,就听到梦涵在电话里喊:“妈妈,妈妈……”韦海燕感动得眼眶泛红,虽然不知道孩子是在叫高霞,还是在叫她,但是她知道无论未来怎样,梦涵这一生都有两个爱她疼她的妈妈。韦海燕和女儿女婿也讨论过,今后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他们也将一直关爱着梦涵的成长。
原文出处:https://www.qigushi.com/baobao/1661876274120526.html
以上是关于杨敏-曝光几个“坏”妈妈的介绍,希望对想给儿童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杨敏-曝光几个“坏”妈妈;本文链接:http://rc-yjbl.com/shuiq/1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