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口蜜腹剑的故事 ,对于想给儿童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李林甫-口蜜腹剑的故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口蜜腹剑的故事
李林甫,唐玄宗(李隆基)时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此人若论才艺,也还不错,能书善画。但若论个人品德,那简直是坏到家了。
李林甫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的人,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想方设法加以排斥、打击。对唐玄宗,他有一套谄媚、奉承的本领。他竭力迁就玄宗,并且采用种种手法,讨好玄宗宠信的妃嫔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表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非常合作,嘴里尽说些好听的、善意的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态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个阴险狡猾,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
有一次,他装做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遗憾的是,皇上还不知道哇。”
李适之以为这是真话,赶紧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把宠臣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好几次都想把这件事启奏皇上,只是不敢开口罢了。”玄宗被他这番话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李适之大不满意,逐渐疏远了他。
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特殊的“本领”,深得玄宗的宠信,一直做了十九年的大官。
然而,坏人虽然有时可以达到害人的目的,逞奸谋于一时,日子久了,大家就发现了他这种伪善,于是纷纷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即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这便是成语“口蜜腹剑”的由来。
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空元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 比喻口头上说话好听,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怀着暗害人的阴谋。
故事: 李林甫,唐玄宗时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
此人若论才艺倒也不错,能书善画。但若论品德,那是坏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排斥打击。对唐玄宗,他有一套馅媚奉承的本领。他竭力迁就玄宗,并且采用种种手法,讨好玄宗宠信的嫔妃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貌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明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例如有一次,他装做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可惜皇上还不知道。李适之以为这是真话,连忙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把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几次想把这件事告诉您,只是不敢开口。” 玄宗被他这番话所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适之大不满意,逐渐将他疏远了。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特殊“本领”,他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 后来,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评价李林甫,指出他是个口蜜腹剑的人,这是很符合实际的。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李林甫口蜜腹剑。
唐玄宗即位以来,所任用的宰相,如姚崇、宋璟等,都是正直之士,并且各有所长.但此后他任用的宰相李林甫,却是一个卑鄙无耻、口蜜腹剑的小人.更可悲的是,“开元盛世”有了二十多年的太平,唐玄宗便以为天下无事了,就日夜深居宫中,纵情声色,把国家大事统统叫李林甫去办.这便种下了动乱的祸根.
李林甫原来是吏部侍郎,后来他想方设法去讨好妃嫔,结交宦官,目的是通过他们去随时了解唐玄宗的动向和好恶.这样一来,朝廷有什么事,皇帝有什么打算,他都清清楚楚,所以他的奏章总是能讨皇帝的欢心.
那时,唐玄宗正宠幸武惠妃,对武惠妃生的寿王也特别喜欢,甚至因此而逐渐疏远了太子和其他皇子.李林甫就通过宦官向武惠妃讨好,表示愿意全力保护寿王.武惠妃因此对他很感激,常在皇帝面前为他说好话.当时,宰相是张九龄,他是大唐名相,为人耿直,无论什么大事小事,只要他认为不对,总要与唐玄宗争个不休.于是李林甫趁机在皇帝面前说张九龄的坏话,使唐玄宗慢慢疏远张九龄.最后唐玄宗罢了张九龄的宰相职务,而让李林甫替代.从此,朝中的官员们屈于李林甫的权势,大多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再也没有人敢讲真话了.
李林甫为了蒙蔽皇帝,独揽大权,想方设法把唐玄宗和大臣们隔绝开来,不许大臣们向皇帝上奏章.有一次,他召集谏官们开会,竟公开说:“现在,皇上很圣明,我们做臣子的只要按皇帝的意旨去办就行了,用不着大家七嘴八舌多说话.各位看到那些仪仗用的马匹吗?它们吃的饲料相当于三品官的待遇,但是,要是哪匹马敢叫一声,就要被拉出去宰了,后悔也来不及.”
谏官杜进不听他的那一套,照样向皇帝奏了一本,结果第二天就被贬到外地去,当了一个小小的县令.
李林甫不学无术,但城府很深,人们根本不可能猜测他心里在想什么.因此若与他相争,多半不是对手,以惨败告终.李林甫最擅长的一手是阿谀奉承,排斥异己,只要是才能和声望比他高,又是皇帝所看重和厚待的人,他总是百般奉承,很亲密地与他结交.等到对方的地位和权势要威胁到他时,李林甫就千方百计地加以暗害和排挤.尤其是对那些富有文才和学问的人,他往往当面好话说尽,非常友好;而暗中却要置你于死地,还一点不露痕迹.无论对方多么持重谨慎,也逃不过他那一套害人的手法.所以,人们都称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成语“口蜜腹剑”就是这么来的.
同僚要升职,他当面恭维,暗地里则想方设法百般阻挠破坏.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楼,隔着帘子观看外面的景色.这时,恰好兵部侍郎卢绚从楼下骑马经过.卢绚风度俊逸,唐玄宗目送他慢慢远去,非常赞赏.李林甫就把卢绚的儿子召来,说:“你父亲威望很高,现在交广地区(指现在的广西、广东一带.)缺少人才,皇上想把你父亲调去,你看好不好?如果不想到边远地区去,那就要被降职.否则,到东都去担任太子宾客、詹事,也算是对贤才的优待了.怎么样?”卢绚很害怕,就主动请求到东都去.李林甫又担心众官反对,就把卢绚调为华州(治所在今陕西华县)刺史.卢绚到任不几天,李林甫又谎称卢绚有病,不称职,又把他调为詹事,管理东宫的内外事务.
唐玄宗曾经想广求天下的人才,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到京师去应考.李林甫害怕各地士子在文章中揭露他的奸恶,便让郡县长官严加挑选,把那些超群绝伦的送省复试.但是,到最后他却叫考官一个也不录取,他却向唐玄宗上表道贺说:“野无遗贤.”意思是民间没有遗漏的贤能之人.
从开元以来,常有节度使升任宰相,李林甫很担心他们会损害自己的权力,所以他,便提出让胡人担任节度使,因为胡人不可能再升任宰相来同他争权.
他对唐玄宗说:“陛下如此雄才,国家又那样富强,为什么边患至今不灭呢?原因就在于儒臣当将军,他们不可能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去战斗.所以,不如任用蕃将,他们的天性就是生得雄壮,善于骑射,勇于战斗.如果陛下感化他们,加以重用,还用担心边患不灭么!”
唐玄宗竟然感到很有道理,安禄山也因此当上了节度使.所以,后来安禄山造反,搞得大唐大伤元气,其实都是李林甫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这个阴谋所造成的.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李林甫口蜜腹剑。
唐玄宗做了二十多年太平天子,渐渐滋长了骄傲怠惰的情绪。他想,天下太平无事,政事有宰相管,边防有将帅守,自己何必那么为国事操心。于是,他就追求起享乐的生活来。
宰相张九龄看到这种情况,心里挺着急,常常给唐玄宗提意见。唐玄宗本来很尊重张九龄,但是到了后来,对张九龄的意见也听不进去了。
有一个大臣李林甫,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他什么事都不会,专学了一套奉承拍马的本领。他和宫内的宦官、妃子勾结,探听宫内的动静。唐玄宗在宫里说些什么,想些什么,他都先摸了底。等到唐玄宗找他商量什么事,他就对答如流,简直跟唐玄宗想的一样。唐玄宗听了挺舒服,觉得李林甫又能干,又听话,比张九龄强多了。
唐玄宗想把李林甫提为宰相,跟张九龄商量。张九龄看出李林甫不是正路人,就直截了当地说:“宰相的地位,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陛下如果拜李林甫为相,只怕将来国家要遭到灾难。”
这些话传到李林甫那里,李林甫把张九龄恨得咬牙切齿。朔方(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将领牛仙客,目不识丁,但是在理财方面,很有点办法。唐玄宗想提拔牛仙客,张九龄没有同意。李林甫在唐玄宗面前说:“像牛仙客这样的人,才是宰相的人选;张九龄是个书呆子,不识大体。”
有一次,唐玄宗又找张九龄商量提拔牛仙客的事。张九龄还是不同意。唐玄宗发火了,厉声说:“难道什么事都得由你作主吗!”
唐玄宗越来越觉得张九龄讨厌,加上听信了李林甫的诽谤,终于借个因头撤了张九龄的职,让李林甫当宰相。
李林甫一当上宰相,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唐玄宗和百官隔绝,不许大家在玄宗面前提意见。有一次,他把谏官召集起来,公开宣布说:“现在皇上圣明,做臣下的只要按皇上意旨办事,用不到大家七嘴八舌。你们没看到立仗马(一种在皇宫前作仪仗用的马)吗?它们吃的饲料相当于三品官的待遇,但是哪一匹马要是叫了一声,就被拉出去不用,后悔也来不及了。”
有一个谏官不听李林甫的话,上奏本给唐玄宗提建议。第二天,就接到命令,被降职到外地去做县令。大家知道这是李林甫的意思,以后谁也不敢向玄宗提意见了。
李林甫知道自己在朝廷中的名声不好。凡是大臣中能力比他强的,他就千方百计地把他们排挤掉。他要排挤一个人,表面上不动声色,笑脸相待,却在背地里暗箭伤人。
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楼上隔着帘子眺望,兵部侍郎卢绚骑马经过楼下。唐玄宗看到卢绚风度很好,随口赞赏几句。第二天,李林甫得知这件事,就把卢绚降职为华州刺史。卢绚到任不久,又被诬说他身体不好,不称职,再一次降了职。
有一个官员严挺之,被李林甫排挤在外地当刺史。后来,唐玄宗想起他,跟李林甫说:“严挺之还在吗?这个人很有才能,还可以用呢。”
李林甫说:“陛下既然想念他,我去打听一下。”
退了朝,李林甫连忙把严挺之的弟弟找来,说:“你哥哥不是很想回京城见皇上吗,我倒有一个办法。”
严挺之的弟弟见李林甫这样关心他哥哥,当然很感激,连忙请教该怎么办。李林甫说:“只要叫你哥哥上一道奏章,就说他得了病,请求回京城来看病。”
严挺之接到他弟弟的信,真的上了一道奏章,请求回京城看病。李林甫就拿着奏章去见唐玄宗,说:“真太可惜,严挺之现在得了重病,不能干大事了。”
唐玄宗惋惜地叹了口气,也就算了。
像严挺之这样上当受骗的还真不少。但是,尽管李林甫装扮得怎么巧妙,他的阴谋诡计到底被人们识破。人们就说李林甫这个人是“嘴上像蜜甜,肚里藏着剑”(成语“口蜜腹剑”就是这样来的)。
李林甫当了十九年宰相,一个个有才能的正直的大臣全都遭到排斥,一批批钻营拍马的小人都受到重用提拔。就在这个时期,唐朝的政治从兴旺转向衰败,“开元之治”的繁荣景象消失,接着出现的就是“天宝之乱”(天宝是唐玄宗后期的年号)。
出处《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极高,并用来称颂着名的作家和作品、故事东晋的文士王玖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有一次,桓温为了试王殉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幕僚们都吓得惊慌失指,四处躲避,唯有王殉镇定自若,端坐不动。桓温感叹他说:“面对奔马而能稳坐的,将来一定是个黑头公的人!”桓温为了试王殉的才学,趁幕僚们在议事的时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准备发言的文稿。王殉发言时,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桓温拿出他的文稿对照,发现他说的内容与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没有一句相同,不由对他十分钦佩。
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将一支像椽(chuan)子那样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他对家里人说:“我梦见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样的大笔,看来有大手笔的事情要我做了。”王殉的预言马上成为事实。就在这天上午,晋孝武帝突然死去,由于王殉文笔出众,朝廷要发出的哀策、讣告和孝武帝的溢议等,全交给他起草。这种殊荣是历史上少见的。
原文出处:https://www.qigushi.com/chengyugushi/1661876441134375.html
以上是关于李林甫-口蜜腹剑的故事的介绍,希望对想给儿童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李林甫-口蜜腹剑的故事;本文链接:http://rc-yjbl.com/chengy/6441.html。